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以“服务实体经济,便利跨境投资和贸易”探索金融改革创新,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以自由贸易账户为载体的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并形成全口径跨境融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为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贡献了“上海经验”。
“十三五”时期,陕西金融业紧抓国家“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以新横琴口岸为最新成果,横琴稳步推进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软”联通,翻开了粤港澳深度合作新篇章。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面对产业转移承接的发展趋势,金融系统任重道远。人行沧州市中支党委书记、行长张明亮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金融系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京津冀之间人力、物力、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是协同发展的意义之一,而资金又是要素流动的‘润滑剂’。”
去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相继落地,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在新的环境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业内人士表示,证券公司不仅应发挥投融资中介的功能,而且应当更加深度参与资本市场建设,挖掘客户需求,培育潜在客户,通过创新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十三五”时期,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保障能力日益增强。伴随保险业的发展壮大,保险总资产从2016年的15.1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22.4万亿元。全行业净资产由2016年的1.72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2.57万亿元。
“十三五”时期,外汇局在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成功应对外汇市场高强度冲击,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5年来,保险业的回归保障之路走得艰辛但却坚定不移,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进入11月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最新一期“成绩单”出炉。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了今年以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
30年来,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数量稳步增长,业绩持续改善,已成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既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已取得关键性进展,为未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市场期待已久的注册制改革终于在“十三五”期间落地。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指明了资本市场重大制度性改革方向,明确了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
数据显示,从9月19日至今,车均保费平均降幅达27%,平均手续费下降20%左右,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由91万元提升到125万元。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在拓宽保障范围的同时,推动保费下降,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在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云南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战略思想运用到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十三五”时期,当地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到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当中,积极助力长江经济带的流域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多家银行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挥投行业务作用,引入债券等间接融资工具,支持绿色企业融资通畅、降低融资成本。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6万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2.6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增速3.08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诸多改革创新举措推动资本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其中,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频出,对于整个市场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在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设立科创板、稳步推进创业板改革相继落地,让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债券托管余额约114万亿元,规模居全球第二位;产品体系日趋丰富,服务国家战略作用充分发挥;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国际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
我国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消费增长空间巨大。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3元,同比实际增长5.8%。“十四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持续扩大、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从而有效带动我国居民消费增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既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又防止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债务扩张和资产泡沫等问题,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长期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正在成为新的使命与课题。为此,《理论周刊》特别开设“双循环格局下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的探索”专栏,约请人民银行相关分支机构负责人撰文,他们将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过去五年里,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砥砺前行,以智慧、勇气和担当,一次次攻坚克难,稳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金融监管体系。2020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40.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09.41万亿元,同比增长9.7%。
9月25日,富时罗素宣布从2021年10月起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并于2021年3月作进一步确认,至此,中国债券被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悉数纳入。也是今年,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突破100万亿元,较“十三五”之初增长了一倍多,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再到品种和交易工具丰富、基础设施安全高效,目前中国债券市场颇具深度与广度,这离不开持续而深入的金融业对外开放。
“居然抽中红包了!”10月中上旬,深圳开展“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共有191万余人参与预约登记,最终5万人能领取每个金额为200元的红包。10月12日18时至18日24时,这些中签者可使用红包在深圳罗湖3389家商户无门槛消费。
2016年8月,原中国保监会印发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并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到2020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4.5万亿元左右,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25万亿元左右。
绿色金融倾力助推乡村振兴
农行河北三河市支行主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
浙江丽水,特色产业贷助力小微企业
陕西信合全面推广线上“秦e贷”子产品——市民e贷